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全球新增患者的20%以上;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为270万,且呈增长趋势……但是调查发现,人们对于癌症还存在着诸多误区,阻碍了患者的康复之路。2月4日即将迎来第15个“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为“消除癌症误区”。专家指出,只有尽快消除这些误区,让公众积极科学地面对,才能改善防控现状。
误区一:癌症很难早发现
很多人认为,癌症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很难早期发现。还有很多人认为,反正都是得癌,早发现也没意义了。其实,多数癌症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号”,知悉和掌握这些预警症状,对于早诊、早治有明显的益处。而且,大多数早期癌症比晚期更容易治疗,且生存率高。
误区二:忌讳谈论癌症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不愿意谈及癌症这个话题,尤其是当这个话题涉及自身或家人的时候,甚至很多人还会产生病耻感,甚至不敢承认患病。其实,无论从个体、社区还是国家层面上,科学、健康地谈论癌症,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有益于改善癌症防控现状。
正确的做法是,当你或你亲近、熟悉的人患上癌症时,应大胆说出来。虽然对于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是改变人生的重大事件,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等感觉会随即产生,但如果能与伴侣、家人、朋友和同事们说说,可辅助减轻这些情绪。而且,人们对于癌症的负面看法会阻碍相关话题的公开讨论,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大家对癌症早期诊断和预防重视程度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与这种偏见做斗争。
很多癌症患者的家人、朋友也常常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而家人、朋友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患者。因此,最好能组建起一个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场所,提供正确引导,这样一来,可提高他们应对癌症的能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患病后的巨大花销及丧失收入来源,也是癌症患者及家属的一大负担。此时若能得到单位的帮助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让这部分人群逐渐回归工作岗位,或者进行一些经济补助。
误区三:癌症无法预防
调查发现,多数人面对癌症时,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最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办法就是病因预防,也叫一级预防,即通过积极预防和干预,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有40%的肿瘤可以预防。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1/3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1/3可以治疗。
误区四:癌症治不了治不好
世界抗癌联盟曾在全球42个国家做过一项认知调查,结果发现,公众对于“得了癌症等于死亡”这一观点,我国有43%的人群误认为该观点正确,而在西方国家,只有13%的人群认为此观点正确。
殊不知,随着科学研究成果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的“不治之症”已经有望治愈甚至达到治愈,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目前仍有些地区由于医疗条件所限,使得一些原本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还有些地区因经济原因,导致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因此,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医疗服务,是改善不公平“治疗”的关键。
目前已有一些资源匮乏地区因地制宜,提供从预防、早期诊断到治疗的整套服务,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的及公平的癌症控制,值得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