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抗击癌症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医书《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就提到了“癌”,其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济南中医肿瘤医院院长秦旭东认为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是局部性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和预防癌症的吗?
癌症缘于身体失衡状态
中医对癌症病因的认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与内因。所谓外因者主要指外界特别是大自然中的一切致病因素,如四时不正之气、饮食失节等。内因则主要指机体本身所具有的致病因素,特别是精神因素、先天不足及脏腑功能失调等。而且在强调外因的同时,尤重内因。认为癌症是外邪、七情、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多种病因综合作用而致机体阴阳失调,经络气血运行障碍,引起局部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等相互交结而成。
秦旭东认为“癌”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不同的种子适合于不同的土壤,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同一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也会发生变化。先秦时齐人晏子曾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原因无他,就是水土变了。其实,“癌”的发生又何尚不是这样的呢?人体本身就是由细胞构成,每一个细胞就像一粒种子,如果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下,就好比拥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否则,土壤不好优良品种也没有用,最后还是长不好,只能变化产生“癌”。
造成“癌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人生活习惯违背自然之规,由于现代环境的变化、饮食的变化、生活压力的加重,情绪的变化、起居无常等众多因素作用于人,使人由“健康状态”逐步进入了“癌状态”,如果人们还不及时纠正这种状态,正气受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才导致症瘕积聚的产生,癌肿自然发生了。
中医治疗癌症强调“杂合以治”
中医强调肿瘤治疗中的“杂合以治”,所谓“杂合以治”与现代肿瘤“综合治疗”十分相似,其主要根据不同肿瘤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观和整体观,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中医各种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体内脏腑阴阳失衡的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延长生存周期,并且提高治愈率。中医治疗的癌症的方法包括有内治和外治两大方面。内治主要包含内服汤药治疗、饮食疗法等,外治包含膏药、药浴、敷药等,另外,还有针灸,气功等方法和手段。
依照中医理论来指导癌症治疗,能从患者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着眼于癌症病灶本身。结合辩证与辨病,综合治疗与摄生调护,对于一些不适宜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可以中药来改善体质,或可重新获得进行治疗的机会,延长生存时间。
秦旭东根据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特点,首创了“秦氏御医消瘤法”中医肿瘤新疗法,将传统中医内服汤药、外用贴膏、针法、灸法有机结合,在临床癌症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什么时候适合选择中医药治肿瘤
我们知道临床中要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和不同病情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治疗。但秦旭东认为中医中药应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只是每个阶段应用的中医中药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会说:只有你们中医大夫才这么说。一些西医专家对中医常常持有否定甚至唾弃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或是一种偏执的看法。对于患者而言,没有中西医之分,只有疗效才是真理。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临床疗效,弥补了现代医学的许多不足之处,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如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症状以及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该贯穿始终,所以,癌症患者该何时服用中药,其实,只要确诊就应该开始服用中药,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肿瘤综合治疗的作用,为患者赢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获得最大的临床受益。当然,对于处于癌前病变的患者,如何能及时服用中药,就可阻断癌症的发生,从而防病于未然。